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天山网 | 王平:事实·真相: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政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识 ——美方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的实质

2022-04-09  点击:355

发布日期:20220407    来源:天山网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王平

 

美方罔顾事实,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美国公然插手新疆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妄图实现“以疆制华”图谋,这是霸凌主义的体现、强盗逻辑的延伸、冷战思维的复活。美国在利用国际法打压新疆无望的情况下,转而利用国内法对新疆进行评判,这是典型的“强盗行为”。美国出台“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政治动机阴险,恶意诋毁中国新疆人权状况,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我们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

 

一、新疆各族群众劳动就业是完全自由的

 

新疆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帮助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使各族劳动者和企业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构建起劳动关系。新疆各族劳动者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他们的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等权利均依法得到保护。

 

中国政府把南疆四地州纳入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区“三区三州”范围重点支持,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2014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移支付从2636.9亿元增长到4224.8亿元,年均增长10.4%6年合计支持新疆2万多亿元,资金都向南疆进行了倾斜。202011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全疆包括南疆在内全部脱贫,累计脱贫308.9万人、退出3666个贫困村、摘帽32个贫困县。新疆坚持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全部就业。2014年至2020年,新疆劳动就业总人数从1135.24万人增加到1356万人,增长19.4%;年均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以上。在大力促进就业的同时,新疆充分尊重劳动者就业意愿,严格依法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获得报酬、参加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和职业安全等合法权益,根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公民劳动就业权利,坚决预防和消除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及其实践,符合中国宪法法律,符合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契合新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当前,中国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这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事实。

 

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疆农村劳动力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正在经历着这一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在2014年研究中就提出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面改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这6年来,我先后带领600余名师生、志愿者持续深入南疆600余个行政村,走访18500余户村民开展了第三方精准扶贫评估。根据国家提出的各项标准,率领团队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贫困县退出评估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问卷。比如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卷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几大类共166个问题。除了入户调查,团队也会对基础建设、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估。通常,团队会选择当地变化最小、最薄弱的方面进行评估调查。

 

评估检查坚持“短板理论”,我们认为只有最低水平的贫困户达标了,才是真正的脱贫。为此,我们团队深入沙漠腹地、高原荒漠。在评估过程中,除了政策落实、减贫成效、精准帮扶、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评估外,带领团队也在总结成功的脱贫做法,为当地政府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经验。积极开展脱贫综合模式和产业规划等研究,以社会实践为理论依据,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团队有的成员与贫困农民共同生活,在扶贫“最后一公里”进行实践创新,探讨出以转移劳动力就业拉高贫困人员收入为特点、绿洲区域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等成果。

 

传统的南疆绿洲社会呈现出偏远、封闭、发展落后等特征。贫困现状主要表现为贫困规模大、程度深、波及面广等特点。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已从早期的农民自发流动发展为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政府有组织的积极介入。相较于全国,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进程较缓慢。在2013年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职业技能不足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空间和收入增长空间,容易使这一群体游离在城乡之间,不利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了现实制约,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促进这一群体市民化,同时更需要转移劳动力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竞争力。南疆地区后备劳动力资源充足,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南疆地区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压力。

 

面对存在的问题,国家结合新疆区情实际,出台特殊产业扶持政策,把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有序输出就业为辅,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还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更多就业岗位,并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等方式,拓展就业空间,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

 

各级政府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拓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就业持续改善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继续推进村办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加大培训补贴、技术、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新型经营主体能够稳步发展。创新性地开展政策宣传,提升扶贫扶志工作水平。推动贫困户能够通过教育提升就业能力,开拓眼界,逐步提升内生动力。通过推进补足短板和弱项的措施,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各地各单位从设立最低工资、妥善安排工作岗位、周全保障生活、引导转变观念,到提供更好发展空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关爱,确保转移就业群体能就业、稳得住、保增收。在确保人人有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政府及企业细致周到地做好就业配套工作,在第一时间做好务工人员情况摸底工作,根据个人技能、特长,对就业人员和匹配岗位进行精准分类,细化岗位设置方案,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岗前培训期间,与各大企业对接落实好了用工岗位,根据务工人员各自的特长和喜好,因人设岗,做到人岗相适。通过岗前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转移就业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和坚定脱贫信心,安心在岗位就业,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和工作,用勤劳双手开启美好未来。考虑到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就业能力差等现状,以挖掘企业岗位吸纳为主、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为辅,并向农村合作组织等延伸,合理确定安置岗位,从日常管理、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做好转移就业人员的服务工作。在同等条件下,许多企业和单位把一些收入相对高、能学到技能、就业前景好的“优岗”,向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倾斜。在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观念,使他们转型成为有扎实劳动技能、有较高稳定收入的人员,通过一人稳定就业增收,实现全家脱贫摘帽。

 

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在新疆还是在其他省区,宗教信仰、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权益,同样依法得到尊重和保障。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各类就业信息平台,为劳动者自愿就业、自由择业提供信息等服务。各族劳动者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招工信息,包括疆内外务工地气候以及用工企业工种、食宿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基本信息清楚以后,他们会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报名,包括去什么地方、选择哪个企业和岗位都是自由选择。

 

正是国家实施一系列针对地方实际情况的综合措施,形成了资金、技术、人才下沉到基层的格局。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群体家庭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参与到国家市场循环体系,资源配置方式向着以资本为主导原则的市场运作方向发展,基本构建起了具有现代市场社会的雏形。少数民族农村社会联系由单一的血缘、族缘联系向多元、业缘联系变革,农村社会分层状况从固化到流动转变;少数民族文化的形貌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与重构,呈现出多样的现代性变迁。社会形态由原先的封闭、保守、自成体系的传统绿洲社会向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社会变迁。我在研究中将这种变迁称之为由绿洲农业生存型社会向现代市场型社会转型。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新疆推进扶贫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同时也充分保障了农牧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种发展实际上也是与中国整体发展是相同步的。我们也发现,在有组织离家就业报名中,村民报名踊跃,尤其是政府及社会组织无偿寻找市场,无偿提供优厚生产生活条件的摘棉花生产,因为报酬高、见效快,在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平均每人都能挣到上万元。往往会出现名额不够分配的情况。这与美方想象的“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毫无联系。我们曾建议,必须大力拓展培育劳务市场,以满足南疆少数民族农民日益增长的务工需求,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政府通过对口援疆和脱贫攻坚,对新疆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极大推动了新疆社会发展和进步。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人权进步有目共睹。

 

通过我们近6年的研究及评估工作,我和我的团队见证了今天新疆的快速发展。美方搞的所谓“法案”都不是事实。新疆的发展和进步,实际上就是最有力的回击。维吾尔族谚语说得好:“烈火炼金,劳动验人”“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疆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重视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和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脱贫。各级政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用多种方式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新疆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以扶贫对象的需求为导向,综合性的扶贫思路与精准性的扶贫方法有机结合,扶贫资源的有效供给与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机衔接,是治理贫困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促进劳动就业是世界范围摆脱贫穷的重要路径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01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的代表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使贫困问题再次在全球学术界引起高度关注,书中充分论述了贫穷家庭为改变现状而面临的挑战,展现了他们为摆脱当前贫穷而做出的努力,并用真实的数据对其加以验证。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提出可能能力理论。他认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根据他的理论,可以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避免和消除贫困。

 

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在20159月举行的历史性首脑会议上形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一致通过了17条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为重要内容。

 

在欧美国家除了保障性扶贫之外,英法等国也增加了开发式扶贫,保障的是发展权而不仅仅是生存权。德国还通过《合作社法》,通过失业救助改革,建立激励性就业扶贫机制。美国共有14项反贫困的福利项目,第10条工作培训计划就是一项为低收入者提供就业培训的计划。90年代以来,为改变贫困人口不愿工作形成的福利依赖,美国颁布实施了《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被赞誉为“最成功的福利改革”,旨在鼓励低收入家庭通过工作经营等途径创造财富,摆脱贫困。

 

20207月,西班牙出台“数字2025计划”,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anchez)表示,这一计划是西班牙经济复苏“必须建立的战略支柱之一”,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力并打开外部市场。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先后提出“生活保护支援自立计划”(2005)、“摆脱生活贫困实现经济成长的战略”(2010),2014年修正了《生活保护法》,并提出《生活贫困者自立支援法案》,2015年正式确立“生活贫困者自立支援制度”。

 

2006年印度《国家农村雇佣保证法案》是扶贫立法的基石。法案保证农村家庭人均每天得到最低60卢比的生活费和每年100天的劳动时间。如果不能提供劳动机会,政府将提供最低60卢比生活费作为补偿。

 

19997月《减贫战略报告》产生,以其合理的内核及广泛的参与性,得到国际社会和非洲各国政府的认同,现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减贫新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教育向劳动者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程度、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其劳动形态,提高其生产能力,增加收入。

 

无论是巴西、墨西哥扶贫的“发展极模式”,印度、斯里兰卡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以及非洲的减贫战略,都离不开劳动技能培训和鼓励贫困人口就业这一重要途径。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全球减贫的信心。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报告,其中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在“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贺信称赞中国的减贫方略,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先生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即使在世界其他地区发展都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最贫穷地区的最贫穷人民仍然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全世界都需要加大投入。中国已经证明,通过集中精力改善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这种变化就会成为可能。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将为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问题带来曙光。”

 

然而,美方无视新疆精准扶贫的基本事实,对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获得感极大增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事实“选择性失明”,明目张胆地造谣惑众,自说自话,肆意发布谬论,恶毒攻击我国治疆政策,粗暴掩盖新疆精准扶贫过程及成果的真相,蓄意抹黑中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所谓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完全是反华势力炮制的恶毒谎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举世公认,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有目共睹。美方反复借涉疆问题造谣生事,实质是打着人权的幌子搞政治操弄和经济霸凌,企图破坏新疆繁荣稳定、遏制中国发展。

 

涉疆问题根本不是人权问题,而是反暴恐和反分裂问题。利用涉疆问题搞阴谋诡计,阻挡不了新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步伐,阻挡不了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美方行径完全违背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只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损害美自身利益和国家信誉,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快速链接

联系我们

行政综合:0991-4112644 党建:0991-4112639 学院工作邮箱:xjnulsxy@163.com

学生工作:0991-4112642 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管理:0991-4112643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师大历社微信平台

版权所有 @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新ICP备1000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