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方向布局: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原下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专门史 2 个二级学科。2024年6月,按照学科优化调整的要求,对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做了新的优化调整和增设,目前设有中国近代史、中国专门史和历史文献学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中国专门史和历史文献学为特色二级学科,聚焦“近代西北边疆治理”“西域历史”和“西北边疆多语种文献研究”三个领域开展科研与教学。
师资引育: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 18人,高级职称占56%,博士学位教师占83%,获外单位博士学位教师占78%,硕士生导师 8人。三年来,有3名教师晋升为教授,1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引进4名博士。
平台建设:学位点与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等之间开展学术资源的整合,与吐鲁番学研究院签署了实践教学与田野调查基地建设的协议,积极推进与其他平台各类资源、设施和信息的共享,为学位点的长远发展谋求有力支撑与保障。
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22-2024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3名,毕业硕士研究生20名。1名硕士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7名获自治区奖学金。学科出台了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规范,明确了各培养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成果:2022-2024年,学位点获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项、2项横向课题,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经费累计122万元。在《西域研究》《清史研究》《新疆大学学报》《暨南史学》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2余篇,1篇被《人大复印·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出版著作2部,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5项,主办“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西部发展论坛”、中国边疆学第十一届年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