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社会工作系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力量

罗意

2021-11-03  点击:

姓名罗意
职称教授
最高学位博士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办公室文源楼210室
电子邮箱82748166@qq.com
办公电话0991-4112631
主要研究领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游牧社会、生态人类学
主讲课程《民族学人类学概论》《生态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学习经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生态学硕士、云南大学人类学学士
工作经历2007年9月至今,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牧区乡村振兴进程中优化牧民生计策略调查研究”(22BMZ009),2022-2025年,20万元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北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游牧民的再社会化问题研究”(17BMZ069),2017-2021年,20万元,已结项。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巩固和发展新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9ZD009)子项目“新疆资源开发与和谐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2009-2012年,5万元,已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研究”(10YJC850018),2010-2013年,9万元,已结项。
代表性论文1.罗意、郭志静:《牧村景观及其再造——新疆伊犁河流域琼库什台村的个案》,《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2.罗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嵌入机制研究——基于新疆北部三个社区的考察》《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CSSCI,被《人大复印·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5期收录
3.罗意,《游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变迁——基于新疆吐尔洪盆地的考察》《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CSSCI,被《人大复印·民族问题研究》2021年第1期收录
4.罗意,《新疆牧区汉族的在地化——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草原的多点民族志调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CSSCI,被《人大复印·民族问题研究》2022年第11期收录
5.罗意,《牧区散居维吾尔人的社会文化适应——阿尔泰山草原红墩社区的个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CSSCI,该文2022年获得第十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6.罗意,《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CSSCI,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期收录
7.罗意,《人类学农牧关系的研究范式及其价值》《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CSSCI,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收录
8.罗意、郭志静,《牧村景观及其再造——新疆伊犁河流域琼库什台村的个案》《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CSSCI
9.艾丽菲热·莫明、罗意,《空间嵌入视角下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形成与发展——新疆塔城哈尔墩社区的个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CSSCI
10.罗意,《牧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基于阿尔泰山草原哈萨克族社会的观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CSSCI
11.曾少聪、罗意《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与反思》《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CSSCI
12.罗意,《天山北路的农牧交错带及其走廊意义——以清中期至民国“游记”文本为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CSSCI
13.罗意,《反思、参与和对话:当代环境人类学的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CSSCI
14.罗意,《 政治生态学:当代欧美生态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CSSCI
15.罗意,《在嵌入中共生:新疆红墩族群关系的百年变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CSSCI
16.罗意,《过程生态人类学述略——以新几内亚高地马林人战争的研究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CSSCI
17.罗意,《重新发现绿洲传统农作制度——以新疆综合考察报告为中心》《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CSSCI
18.罗意,《欧美学界中国阿尔泰山游牧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CSSCI
19.罗意,《旱灾与牧民的应对策略——新疆阿勒泰草原一个定居哈萨克社区的个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CSSCI
20.罗意、王佩,《生成与重塑: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族群关系记忆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CSSCI
21.罗意,《在游牧与农耕之间:新疆定居游牧民自然观与环境态度的变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CSSCI
22.罗意,《“游牧——定居”连续统:一种游牧社会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范式》《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CSSCI
23.罗意,《共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新疆阿勒泰草原一个微型多民族社区的个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CSSCI
24.罗意,《“事实之后”与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范式》《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CSSCI
25.杨雪吟、罗意,《云南澜沧拉祜西人土地制度与生计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CSSCI
26.张素绮、罗意(通讯作者),《半城镇化——牧区城镇化的新特点》《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4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27.罗意、古力扎提,《21世纪以来牧民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的重塑:以新疆北部牧区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28.罗意、张欣,《生态人类学的四个时代——基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转换的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3期,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29.罗意,《牧区汉族社会的生成与变迁:红墩“老户儿家”的个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30.罗意、艾丽菲热·莫明,《通道与走廊: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绿洲社会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CSSCI扩展版
31.崔延虎、罗意《生态决策、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人类学——崔延虎教授访谈录》《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年第1期,CSSCI扩展版
专著教材1.《消逝的草原:一个草原社区的历史、社会与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独著,2017年,35万字。
2.《生态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独著,2021年,22万字。
3.《新城新生:新疆北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牧民生活转型研究》,第一(1/3),2022年,25万字。
4.《百年红墩:新疆牧区汉人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独著,2024年,27.5万字。
5.《中国俄罗斯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3/3),24万字。
主要获奖与荣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新师学者

近照

快速链接

联系我们

行政综合、本科生教学管理:0991-4112644  党建:0991-4164796  研究生教学管理:0991-4112643

学生工作:0991-4112642   建言献策邮箱:xjnulsyshxy@163.com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师大历社微信平台

版权所有 @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新ICP备1000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