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关丙胜教授应邀前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2020-06-09  点击:271

    2019126日,我中心关丙胜教授应邀前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举办了题为《阳关三叠:河西走廊西端的乡村地方社会》的学术讲座,讲座有该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王平教授主持,该院教师、研究生及在厦门大学学习的新疆师范大学部分教师3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关丙胜教授先从他的边界人类学或者人类学的边界研究说起,说明通过今年暑假由师生组成的团队在阳关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发现如今的阳关,依托特殊的绿洲生态与地理位置,是经过百年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中国西部乡村。用人类学的学科视野从自然地理环境与生态、村落历史、人口结构与迁移、文化古迹与旅游开发、农业发展与特征、道路与农田水利、民俗文化活动、建筑特色、社会网络及其变迁、民间故事传说等方面进行的考察表明,阳关地方社会呈现了明显的三种特质:一是村落人口由来自河西走廊中部农业地区的前期开垦者与甘肃东部地区的前期移民、来自青海河湟地区的中期地缘性移民、以及四川等内陆省份的末期移民,此种人口迁移的结构形塑了阳关社会自迁移社会向传统乡村转变过程中的诸多特质;二是地方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半个世纪以来从陌生、磨合到熟悉而即将成为传统乡村的重要阶段恰遇的快速城镇化使得村落失去了成为这一可能,加之敦煌市区的牵引及受益于特殊农业产业的发展,村庄体现出“候鸟型”的成员住居生活形制,更使原本走向熟悉的地方社会迈向陌生;三是地方社会与遥远的“传统”和古迹之间若即若离,地方精英层、普通民众、政府部门对传统的掌握和利用差异巨大,形成了三方各向而行的自行其事状态,再一次体现出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此三叠的基础上,阳关地方社会中代际差异明显,每代人在不同时期的抉择因素各异,家族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力有效却有限,总体形成“故地新人”式的地方社会样貌。这些阳关地方社会的特质为河西走廊地方社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资经验。

讲座结束后,关丙胜讲授还与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初步达成了每年下半年选派研究生前往该院进行短期研修的方案。

图1 讲座海报

图2 讲座现场  

  

  

 

 

 

 

 

 

 

 

 

 

 

 

 

 

 

 

 

 

 

 

 

 

 

 

 

 

 

 

 

 

 

 

 

 

 

  

  

  

  

  

  

  

  

  

  

  

  

  

快速链接

联系我们

行政综合:0991-4112644 党建:0991-4112639 学院工作邮箱:xjnulsxy@163.com

学生工作:0991-4112642 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管理:0991-4112643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师大历社微信平台

版权所有 @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新ICP备10003677